给儿童做几个小零食吃,过年串亲戚给别人家孩子买什么礼物比较好?
我妈妈兄弟姐妹四个,每家有两个孩子,也就是我这一辈儿。现在除了一个表妹,其他表弟表妹都有孩子了,每年过节,给压岁钱100看着少,如果每人200以上,一个月工资都快没了,所以每年我都买礼物送给他们。
每年买的不一样,但基本就是:
1.书,整套的买。这个可以按年龄段,不会买错。
2.乐高。我都等某东、某宝活动的时候囤起来,春节时候再送。
3.童装。买衣服有风险,比如孩子或者家长喜好如何,孩子身高体重多少,不确定容易买不合适。所以我都给最亲近的孩子买,不会出错。
4.画画材料。我觉得送画画材料挺好,那些东西个头都大,有的也不算贵,过年送礼有面子。
小学生写作业很拖拉?
题主您好,辅导孩子写作业,是当下家长比较头疼的事情,孩子的“佛系”与家长的“狂吼”造成的“流星撞地球”式的冲突,成为亲子关系最大的“杀手”。最近黑龙江某小区“妈妈暴怒辅导震动全楼”与之前“小岳岳无奈招聘家庭辅导老师”都是这种冲突之下的无奈之举。
其实,家长既不要着急,也不必焦虑,只要把握住16字箴言,善加利用,就能从“鸡飞狗跳”重回“母慈子孝”。
这16个字是:溯本求源,因势利导,心平气顺,氛围促动。
具体讲,就是家长先要后退一步,客观地分析一下自己的孩子的个体特质、学习风格和兴趣偏好;再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推拉组合”的辅导策略,最后实施“氛围营造”,逐步固化孩子“专时专用、限时而动”的时间观念,形成“高效、敏捷”的学习习惯,使孩子的“自我驱动力”越来越强,最终走向“家长逐步放手,孩子自主成长”的家庭教育辅导模式。
据此,我向家长提4条建议,期望给您一点助力。建议一:溯本求源,做真正懂孩子的家长。
心理学认为,人的外在行为是其内在思想的延伸。要真正了解孩子,家长必须要摘掉人为贴在孩子身上的标签,通过分析孩子当下的外显行为,来分析孩子的心理特质,这样才能准确地诠释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家长的作业辅导有的放矢。
首先,从题干的信息看,这个孩子具有4个特点:
1.孩子有“写作业”的意识。
这说明这个孩子已经具备了作为学生的基本担当:“按时上课,完成作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有了这个起点和萌芽,后期持续强化,就可以从“主动做作业”到“按时完成作业”,再到“高质量完成作业”。
2.孩子“玩心”比较重。
这一点,家长和老师不必焦虑,反而应该放心。小学段的孩子贪玩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如果“不贪玩”才值得警惕。
孩子的“贪玩”本质上和“上课学习、课后作业”一样,都能够给孩子带来知识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
因此,家长对“孩子贪玩”的理解要重新定位,切不可“谈玩色变”,把孩子“爱玩”当成洪水猛兽,只要把孩子的玩“正常化”,就可以有效引导,把“玩”变成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
3.孩子“写一会作业,玩一会”,不够专注。
从这一点看,孩子做事比较随性,持续性、专注度都不好,缺乏善始善终的自律,“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的自控力需要逐步培养。
4.孩子“写作业很拖拉”,缺乏“一次就好”的自律。
从这一点看,孩子的时间观念、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建立,要引导孩子把时间按照自己的“最佳生物钟”固定下来,帮助孩子树立“专时专用”的意识,把“学与玩”统筹起来,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奠定知识基础和习惯保障。
其次,家长在了解了孩子的行为特征后,要注意摘下孩子身上的2个标签:
标签之1:“写作业”是正事,“玩”是浪费时间。
前面已经说过,孩子的玩耍与学习一样重要,两者都不可偏废,尤其在小学低学段,要引导孩子做到“作业游戏化,游戏作业化”,防止因为家长和老师的过分强制,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这一点尤其要警惕。
标签之2:孩子的不自律是“天生的”,只能硬管才行。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孩子的成长,是从追求快乐的“本我”阶段逐步向自我调节的“自我”阶段发展,然后向高道德要求的“超我”阶段进化的过程。所谓的“自律”,本质上是要求孩子建立人际交往的规则意识,尊重制度约束和他人的感受,以此达到被社会接纳、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因此,家长的“赋能”既要有“硬要求”,也要有“软影响”,一味强势只能适得其反。
小结: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难道我还不了解他吗?”这一点当然不能否认,但是恰恰因为孩子一直生活在身边,家长对孩子的印象早就形成,不再深度解读,也就造成了对孩子认知的“灯下黑”现象。这一点需要家长时时自省,才能真正成为懂孩子的家长。
建议二:因势利导,为孩子制定“每日作业时间表”和“21天习惯养成计划”,用行为引导思维,培养孩子自动自发的“生物钟和自控力”。
作为一名小学生,孩子当下的主要的行为习惯处于“追求快乐”的“自发”阶段。从“自发”进入到“自觉”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制定“行为习惯养成计划”来逐步实现。这也是为什么“怒吼式辅导”无法一下子让孩子改变的主要原因。
1.按照时间坐标,整体规划孩子的学习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逐步固化行为生物钟。
首先,按照“90405”时间理论的要求,每天设定90分钟为集中写作业时间,中间每学习40分钟,休息5分钟;做作业的时间比照课堂,整块时间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这里要注意,孩子从学校回到家中后,家长要保证孩子适当休息10钟后开始进入学习状态,时间太长容易松懈;时间太短不容易塌心。
其次,在学习之后建立30分钟自由活动时间,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娱乐方式。这样安排是兼顾孩子爱玩的特性,建议安排这个时间段就餐,实现张弛有度,一举两得。
再次,以三周共21天的时间,为孩子制定“21天学习习惯养成计划”。按照孩子目前的情况,初期启动阶段可以按照每学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的要求安排第1周的学习时间,保证孩子顺利开好头起好步。第2周实行每学习35分钟休息5分钟;到第3周实行每学习40分钟,休息5分钟的目标。这样安排步步为营,循序渐进,有利于孩子生物钟的稳定。
2.为保证“每日生物钟计划和21天养成计划”的顺利完成,家长要与孩子协商一个“奖惩-推拉组合”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家长要为孩子配备时间唤醒工具和日常积分揭挂表。唤醒工具可以是沙漏,也可以是孩子喜欢的小闹钟;日常积分揭挂表只要有日期、时间、奖惩及说明4栏即可,表头写明“XXX同学日常奖惩一览表”,挂在孩子学习房间的显眼处。
其次,家长与孩子协商规则:一是明确时间一到立即开始进入相应学习、休息或者玩耍阶段;二是,只要按时进入相应环节即给予“小红旗”奖励,未按时开始相应环节不奖励,拖延超过1分钟则挂一面“白旗”;三是每面红旗可以在第二天回家路上兑换一份小食品或者小礼物;四是每一面白旗要抵消掉一面红旗,每主动放弃一次玩耍时间可以多获得一面红旗,获得7面红旗可以换一个诸如:游乐票、电影票、海鲜大餐等大礼包等等孩子十分在意的奖品。
再次,为保证计划兑现,家长要跟孩子签订“军令状”,双方要签名确认。家长在执行中严格执行“军令状”的规定,该学习学习,该放松放松。
最后,家长要对每天的奖惩及时点评兑现,让孩子每天感受成长的获得感、荣誉感以及没有完成约定的挫败感。要注意的是:奖励的“拉”和处罚的“推”对孩子而言都很重要,家长在初期以奖励为主,后期以处罚为主。每天的点评,家长要着意说明奖励兑换的时间、方式和奖品,让孩子对获奖有足够的信心和吸引力。
3.通过设置游戏竞赛的形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如果缺乏专注力,很容易被周围的东西吸引,造成注意力旁顾。可以采取的方式很多,比如:数豆子、穿扣子、“指哪说哪”、“我说不动就不动”等专项游戏训练,可以采取“我和爸妈比一比”的形式进行小竞赛。为提高孩子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家长可以在初期“故意等一等”,在后期“故意快一点”,提高孩子的获胜机会和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做事的专注力。
小结:帮助孩子建立主动做作业和遵守时间的习惯,需要家长精心设计相应套路,让孩子愿意参与、持续参与,这其中需要家长“斗智斗勇”,也需要坚守规则,让孩子在奖惩的“推拉组合”之下,坚持每日进行生物钟固化和专注力培养计划,积小胜为大胜,刻意练习,家长和孩子一定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建议三:心平气顺,家长和孩子都要做好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指家长和孩子都能认识到自己和对方的情绪,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化解的能力。情绪本身没有问题,处理情绪的方式,如果对别人造成影响就是情绪管理出了问题。
1.家长作为家庭作业辅导的主导者,必须保持情绪平和。
一方面,平和的情绪状态有利于亲子交流;另一方面,情绪管理不善,除了影响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还会伤害亲子关系。因此,当家长有了情绪波动时,要采取“一离开二平复三沟通”的情绪处理“三步法”,让自己始终处于理性平和状态,不能乱了“阵脚”。
2.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情绪管理,避免有了情绪就“哭闹”的情况的发生。
首先,家长要允许孩子适当发泄情绪。孩子有了情绪,可以用:哭、笑、跑步等方式宣泄出来,当孩子冷静了,心里也就平和了。这样做有益孩子的身心健康,比憋在心里难受要好很多。
其次,家长要教给孩子控制情绪的一些有效的方法。比如:深呼吸法,数数法,运动法等等,让自己敢于面对问题,面对自己,自主解决。
再次,家长在孩子情绪排解不畅时,要善于用“转移注意力法”和“沟通减压法”帮助化解。比如:引导孩子的话题,多说说孩子感兴趣的动画片、读过的书籍,用里面的人物面对压力时的做法给孩子一些启发。此外,家长要注意以身作则,不在孩子面前动辄发脾气,让孩子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小结:家长和孩子之间良好的情绪管理,是孩子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的情感保障,在这方面,家长要率先垂范,积极引导,让孩子在心平气顺中,实现积极成长。
建议四:氛围促动,排除干扰,为孩子专心学习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营造适宜的居家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家庭硬环境塑造方面,特别是在孩子学习的区域,要尽可能以使人心里安静的偏冷色调来装饰。
首先,在色彩上多用一点淡蓝、淡绿等色彩装饰。这种颜色与大海、天空、原野和森林的颜色比较接近,既能激发想象,促进创造力,又能够使人内心平和,富有理性,是孩子学习区域的首选颜色。
其次,在墙上揭挂上,要多挂一些课本里出现的科学家、文学家的名言、字画等,在耳濡目染之下,容易形成孩子的榜样,帮助孩子战胜心中的懈怠,投入到积极的学习当中去。
再次,家长要把孩子书桌子上容易吸引注意力的玩具、摆件、多余的书籍等统统移开,只放孩子的课本、练习册和必要的文具。能发出声音的器件也不要放在孩子学习的房间,连计时的闹钟也最好用静音的。这样孩子在学习时,安静的房间会促使孩子静下心来。
2.在家庭软环境塑造方面,在孩子学习时,家里最好关上电视和音响,家长也要放下手机,拿起书,边读边记,给孩子当好榜样。
小结:安静的学习环境对孩子写作业、复习都会有极大的正向影响。孩子刚上小学,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导致注意力转移,造成孩子作业拖拉,自控力培养不利,在这方面,家长要积极想办法,创造条件,促进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之,孩子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业拖拉、做事情不专注、贪玩好动都是正常现象。只要家长能够正确对待,不给孩子贴标签,客观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性格特质,采取针对性的方法,积极做好亲子的情绪管理,布置好孩子的学习环境,孩子就能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也就为今后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奠定扎实的基础。
最后,我把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一段话送给您,我们共勉: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希望可以给您一点启示。
我是@老白嘚啵嘚,一个专注教培的耕耘者,点击关注留言,可获得相关资料,谢谢。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
太喜欢吃甜食怎么办?
我孩子2岁半,那个前段时间不爱吃饭,去检查,医生说缺硒,推荐的高吉星,就给儿子买了,吃了一个多月了,吃饭的时候不大闹腾了,你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个,效果很好。
要是不是就是自身孩子的问题,就要找找其他原因。
现在孩子可喜欢吃零食,要控制小孩的零食量,少吃零食,他会觉得饿,自然会想吃饭,而且有些零食吃多了对身体不好,都含有一定的防腐剂.小孩如果嘴馋,可以让他多吃一点自然的新鲜的食品,如各类水果等等。
还可以吃点促进胃肠道消化功能的药物,这类药很多,可以上药店咨询一下适合小孩吃的中成药,中成药副作用较小。
孩子总是买校园周边那些垃圾零食?
全社会齐抓共管,彻底清除校园垃圾零食的危害。
作为家长,要向孩子讲清垃圾零食对身体的害处,禁止孩子购买和食用垃圾零食。另外,对孩子零花钱的给予要有适当的限制,同时要合理地引导学生消费。
学校教师,要多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多开展有关活动,向孩子宣传食用垃圾食品的危害,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白,垃圾食品不能买,更不能吃,形成远离垃圾食品的共识。学校领导要加强对校园商店的监管,不准商店销售垃圾零食,建议商店老板销售健康零食。学校政教处和门卫,尽量杜绝学校门前和周围的小摊小贩用垃圾食品包围学校、包围学生,对不听劝阻的商贩,打电话给卫生、城管等有关部门进行举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彻底取缔和打击所有生产垃圾食品的厂家,要从源头上根治校园垃圾食品的问题。各种媒体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多报道垃圾食品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的案例,多揭发一些制作销售垃圾食品的黑心厂家,多监督市场上有关销售垃圾食品的动态,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关于【给儿童做几个小零食吃】和【过年串亲戚给别人家孩子买什么礼物比较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