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彩泥怎么捏小零食,两三岁的孩子脾气很犟?
两三岁的孩子脾气很犟,该如何教育引导?
从心理学人类认知发展的角度来说,2-7岁的孩子有以下几个发展特点:
1.守恒认知:守恒是2-7岁的孩子的一个典型特点,什么叫守恒呢?
举例来讲:比如有两团一样大的橡皮泥,一个捏成细细长长的蛇,一个捏成一个扁扁的大煎饼。然后你问这个孩子哪个橡皮泥多、哪个橡皮泥少?孩子们会怎么说?他可能会觉得那个煎饼大大的很大所以这块橡皮泥大,也可能会觉得那个长长的很长所以这块橡皮泥大。
然后你再把它捏回两个球,你问他哪个大,他又会说一样大。好玩的是当你再把这两块橡皮泥捏回煎饼和蛇的形状问他的时候,他又会觉得其中的一块比另外的一块要大,那你可能会问他:你刚才不是说这两块橡皮泥一样大的吗?
是的,橡皮泥一样大,在他们看来只限于两团橡皮泥都被捏成圆球的时候,否则他们便会另有评判了。
2.我向主观认知:2-7岁的孩子家长可能会有过这样的困扰:比如小红把这个玩具拿到我家了,我非常喜欢。因为是我先看到的,于是这个东西就是我的——就因为我先看到的,或者这个玩具和我的衣服颜色一样,所以它就是我的。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觉得你的,是我的;我的,是我的;他的,也是我的;我的妈妈是我的,不是丽丽的妈妈;我要跟我的爸爸结婚;你们所有的人都可以和我的爸爸结婚,因为你们都是我的......
简而言之一句话:只要我看上的这个世界的一切,就都是我的!
3.任意组合认知:2-7岁的孩子眼中所看到的世界,无论多么大多么小,就是他认知的整个世界。也可以说是他看到的样子不会变。
比如我看这张纸是一只小鸭子的形状,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可能是小鸡的形状? 其他小朋友是不是错了? 我不知道,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他会把这张纸看成是小鸡。我认为的他以及其他任何人看到的也都是小鸭子。
用一个比较好理解的例子来解释下:两三岁的孩子经常会把自己想象成小黄猫妈妈、或者想象为小猴子爸爸、或者想象为小黑猫,然后自己呢就和爸爸是一对。
或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习以为常的认为奥特曼可以和孙悟空打架。
所以如果您对2-7孩子认知发展的特点有所了解,相信您在孩子“倔强”的时候就能给与更多的理解了。
那么针对孩子的这些发展特点,我们该如何引导呢?
1.首先尊重并接纳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不去凭借父母的身份强行扭转或者打压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因为也许你打压的、拼命扭转的事情,在孩子看来是如同我们认为“夜晚该睡觉,饿了该吃饭”一样的事情。
强行的限制会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造成阻碍。
2.充分利用孩子认知发展的特点加以正确引导:比如如果我们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多多鼓励他们,那么便会充分利用孩子任意组合认知的发展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特点,家长们如若能够更多的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势必会成为更加从容的父母。
我是梅子,一名八零后高能职场妈妈。我愿意与您分享更多的育儿话题。欢迎您关注“梅子说育儿”,支持原创,谢谢!
米粘土和橡皮泥哪个好?
你好楼主,我是睡眠宝贝,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觉得米粘土更好。
因为用大米、食用盐和水制成,加入的色素也是食品级的,防腐主要靠盐,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达到了日本的食用级别,被称为“可以吃的彩泥”,比很多零食都要来得安全,当然,毕竟是彩泥,咱也得注意,最好不要吃呦,哈哈。无味,不油腻,手感不软不硬,遇水还能复原。
橡皮泥做出的作品不能长期保存,会干裂损坏,橡皮泥做出的作品在风干后很容易发霉开裂,还有成分问题,不适合小朋友玩。考虑经常用手玩,安全健康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这米作的泥已经达到食用的安全级别,但毕竟是用来玩的,孩子真吃也不行,所以它加入了适量的食用盐,宝宝真的对这些香艳的“点心”(它真的像点心,闻着也有点香)垂涎欲滴,你不必太担心,因为它很!难!吃!孩子一旦放在嘴里,是没有咽下去的兴趣的,并且会从此吃一堑长一智。所以我觉得米粘土是比橡皮泥更加好
楼上的小孩一整天在奔跑?
我的天,我很佩服你哟。从来不分时段的头顶噪音你忍受了多久呀?如果是我,最多忍个一天半天,时间久了不被逼疯啊?住在这种邻居的楼下,真的糟透了!幸好我楼上不是这样的邻居,感恩。
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我可能会这样做:
买上一盒小孩喜欢玩的橡皮泥,趁楼上大人小孩都在家的时候,敲开他们家的门。和颜悦色地,但又开门见山的说明我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孩子们一天到晚在头顶制造的噪音使我的病症又加重了,希望孩子们换种玩乐的方式
我可能会给家长建议,可否专门在家的某个角落给他们的孩子弄个玩耍的地方,玩点不太发声的游戏,比如玩橡皮泥。然后把自己买好的橡皮泥给孩子们,顺便教他们怎么玩。
做到了这一步,明事理的家长通常会约束好他的孩子,你可能再也不受楼顶的噪音之苦了。当然,家长偶尔可能也会有约束不到位的时候,这种情况如果是属于极少的时候,那就暂且忍忍了,谁的家里不会偶尔发出的声响呢!
如果我的一番善意和正常的要求没有得到对方的重视,情况没有得到改善,那我会再次去他们家,这次买点孩子喜欢吃的小零食。再次告知对方我受的噪音之苦。
如果我友善的行为还是没有得到重视,噪音依旧,那我就去物业那里反映。最好带上证据,楼上发出噪音的证据。如果想要事情得到彻底的解决,我可能会打110,让警察来处理这个事儿。总之,噪音这个事儿,我是忍受不了的,必须得到解决。
做什么都慢慢悠悠的怎么办?
题主所描述的这些是现在很多处于小学或者幼儿阶段的孩子们都会有的状态,只是因个体和家庭的原因所表现出来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其实这些也不能完全定义为“问题”,因为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都会有与年龄区间内匹配的各类成长特点出现,从科学的成长规律看,这是个体成长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
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得到改善,以及这些问题的消失,是因为外界的教育环境及教育方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家庭教育。那么针对这些问题父母该如何认知,如何帮助孩子解决呢?
1、学龄期及婴幼儿时期的注意力问题在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未到达一定程度时,孩子是无法做到很多父母期望中的事情的,特别是在孩子9、10岁之前。比如父母期望的孩子可以在桌前坐定半个小时以上,而且还是特别专注于深度学习的内容而非游戏类的放松活动;还比如父母期望孩子能够明白所有大人用语言描述的画面或者诸如讲道理的内容,这些都是孩子无法在这个年龄之前很好地完成的。相对于玩游戏刷手机看动画片,那些需要大脑较高智力参与的学习活动更难能让孩子注意力集中。一般情况下幼儿时期的孩子能够持续专注于学习5-10分钟,学龄期10岁之前的孩子专注于10-15分钟这是个比较合理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长,父母可以对照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注意力是否集中的判断。对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方面有可能是父母本身的判断和评价标准有很大出入,另一方面孩子在6岁之前也会因为父母在不知的情况下进行的错误干预导致的,比如3、4岁的孩子本可以持续专注地在玩一个玩具,但父母可能会过去干预一下,打扰一下,送个吃的拿个喝的,又或者隔着老远就喊孩子让去干嘛干嘛,这种玩耍中被经常干预打断的做法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最常见的原因。父母需要自我检视看是否有类似情况发生。所以对于注意力问题,父母首先检视对于不同年龄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其次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护孩子的注意力不受破坏,孩子专注做事时避免干预打扰;第三尽可能少接触诸如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输出的各类强刺激的活动,多进行一些需要大脑深度参与的活动,像读书写作思考等。
2、学龄期的拖拉磨蹭一般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原因有三大方面:一是外界环境中成人的反复催促和不断提要求,二是孩子年龄小缺乏具体的时间概念,三是孩子本身的各项能力无法达到任务完成的要求和标准,在定量时间内无法完成。
现实家庭中,很多父母都会过分替孩子安排一切事情,一方面会剥夺孩子练习自主独立能力的各种机会,另一方面无形中也会增加亲子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同时孩子在不断地被催促中也会逐渐产生厌烦和逆反心理,这些都无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能力的形成,而且孩子的意识中也永远无法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负责”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上心不上心之说了。所以父母需要适度放手,不间断监督和提醒。对于时间概念的认知和掌握是一个比较漫长复杂的过程,既不能等到孩子上小学学习钟表知识时再学习,也不能在4、5岁就要求孩子看懂钟表。而是需要从2、3岁开始先初步了解时间的顺序,比如知道我们要早上先起床,再去刷牙,再去吃饭,然后上幼儿园,这叫时序知觉;然后到了4、5岁开始感知时间的长短,也就是发展时距知觉,比如吃中饭大概用多长时间,刷牙大概几分钟等。所以对于让孩子在学龄期掌握时间管理的能力,其实是从两三岁就要了解时间、认识时间、感知时间开始的。那么您家的孩子对于时间的认知学习到底发展到哪一步了呢?父母对于任务量及难度的判断是否正好和孩子此时的能力相匹配呢?同样是拼装一个东西,3岁的孩子一定和10岁的孩子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个时间的长短应该是根据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程度,以及注意力可以集中的程度来判断和规定的。那么父母对于孩子能力的训练是否足够呢?对于任务难度和量是否判断合理呢?父母需要检视。一般情况下,父母能够做到客观判断孩子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量的最科学方法就是花时间观察孩子做每一件事真正需要的时间,在这个尺度上来要求孩子是比较合理的,而不是根据父母单方面的猜测和意愿。结语所以对于孩子出现的很多问题,首先需要根据科学的成长规律来判断是否属于正常出现的问题;其次需要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外部因素有什么,该如何调整规避;第三父母需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持续学习各年龄段的成长特点,并且随时调整家庭的教养方式;第四父母需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孩子的各项能力,早做各项准备,而非一定要等到问题出现了才发现很多能力没有练习后悔不已!
愿您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幸福一生!
欢迎点击关注【旮旯里的神仙洞】,专注个体成长研究,更多原创作品等您阅!
关于【用彩泥怎么捏小零食】和【两三岁的孩子脾气很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