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新闻讯10月15日,安徽农业大学皖中综合试验站传来好消息。 所建水稻品种玮两优8612绿色高效示范片121亩进行实际生产检测,亩单产最高1148.2公斤,百亩平均亩产1136.4公斤,创长江下游水稻亩单产最新记录。
水稻栽培的选拔就像地标一样
据悉,皖中综合试验场示范区水稻产量从2015年的927.7公斤上升到2019年的1053.5公斤,今年亩产达到1148.2公斤,其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每年都在稳步上升吗? 武立权教授坦言,近年来,水稻产量也有不如意的一年。
“水稻产量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不仅技术完善,还有天气状况。 下雨光线不足的话,采用什么技术都不行。 “武立权教授说,2020年发大水,下雨天气长,水稻产量自然很低。 水稻产量高是人的努力,上天会帮助我们。
在高温干旱下如何实现丰收?
专家组对该校水稻种植团队整合的水稻抗逆丰产栽培技术模式在应对今年极端高温和干旱时获得的产量表示高度赞赏。 在这样极端的天气下,球队是怎么确保丰收的呢?
武立权教授在田里牵线做了水稻小区的实验。
武立权教授表示,今年团队在育秧时,基础是通过机械化插秧湿润育秧等方式把秧苗插好,让秧苗长得结实结实,抗逆性强一点。 第二,水稻分蘖期通过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使水稻秸秆结实,后期不倒伏。 同时,单个单株生长较好,构建结实群体。
今年水稻开花时,面对极端高温天气,武立权教授带队白天灌溉,晚上排水。 日灌夜排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 武立权教授表示,这种方式既可以适度降低整个水稻群体内部温度,又可以降低水稻植株温度,及时避免高温导致花粉败育。 “也就是说,当大气温度达到40度以上时,水稻的植物体可能只有37个八度。 ' '
此外,施肥也很讲究。 “因为产量这么大,一千公斤的产量水平,一定比五百公斤水平的施肥量还要适度地高。 就像大人和孩子的饭量不一样。 ”武立权教授说,在肥料利用率方面,他们采取缓混一次施肥。
明年将进行大面积的示范应用
水稻品种玮两优8612利润怎么样? 武立权教授说,农民们今年一般水稻亩单产600多公斤,约1200公斤到1300公斤,他们的示范片产量比农民田块增产近1000公斤。 因为多施肥和后期精细管理的成本会高一点,但是计算整体效益的话,肯定会比老百姓的田地受益更多。 每亩农田利润约500元至800元。
采访中,武立权教授表示,水稻品种玮两优8612产量确实较好。 之所以创下长江下游稻亩单产最新记录,是因为良种与良法充分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品种产量潜力。
安徽农业大学水稻种植队照片。
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在庐江县设立皖中综合试验站后,武立权开始从事水稻种植。 目前,这个团队有5名老师和20多名研究生。 2013年至2022年,该团队在水稻生长发育方面制定了多项省级地方标准,获省科技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就今年水稻品种玮两优8612创亩产最高纪录1148.2公斤一事,武立权表示,明年将在安徽省其他稻区推广应用该品种的技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