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不当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功能会导致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思成“心理健康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基点,以各种活动为辐射,助力学生心理健康。
设置专题讲座。市第一小学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程思佳老师为学生们做“让成长不再烦恼”的讲座。通过讲座,让学生了解自己在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展望未来,制定合理的目标,应对考试,调整心态。讲座中,程老师步步为营,先介绍故事,再深入浅出地讲解。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并积极与老师互动。
开展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各班教师从实现语文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在研究生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的基础上,挖掘文本的教育因素,搭建师生平等对话的教育平台,从思想上和情感上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心态,弱化不良心理因素,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特殊群体咨询。教室里,特殊群体的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微电影《田埂上的梦》,班主任播放视频,讲解引导。故事的主人公,不卑不亢,永不言弃,锲而不舍,赢得了全体同学的热烈掌声。看完视频,同学们纷纷表示,虽然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他们会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努力做健康快乐的孩子。
我对世界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是美丽心灵的体现。学会微笑后,我们的心就不会疲惫和紧张,心情也会变得轻松愉快。我们不妨经常微笑,用一个微笑来缓解紧张的心情,让别人从我们甜美真诚的微笑中获得轻松愉快。
让我的思想冒泡。学生通过“心中日记”“给老师的一封信”“绘画”,或以实名或匿名的方式给老师同学朋友家长写悄悄话,表达对自己成长生活学习的困惑祝福和感激。孩子有一个发泄感情的渠道,心理可以得到平复。有的同学写的很真诚,很真诚,很感人。
发表评论